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My ideal life

It should be like this:



And that's the only dream I have at present.
By the way,Google Sites is on line now.Unfortunately, it's integrated into Google Apps whose account is so hard to get in China.So...What I could do now is to wait for the day when Google Sites becomes an independent service.Hope it comes soon.

2008年2月18日星期一

web2.0时代的音乐分享

2007年是一个web2.0全面开花的年份,各种博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各式打着web2.0旗号的网站也不甘示弱的纷纷亮相,更重要的是,人人参与人人贡献这个web2.0时代的精神已经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回想这一年自己的音乐获得方式,也渐渐的发生着变化。从一开始的纯粹依靠emule和soulseek,直至最后的google reader+各式音乐发布博客,可以大胆的说,音乐分享也逐渐2.0了。
在说明什么是音乐分享2.0之前,有必要对以前的音乐分享方式做一个简单说明。买杂志,淘打口原盘的日子不用多说,随便google一下就有很多回忆性质的文章。况且这种方式主要是个体意义上的音乐获得,谈不上什么分享。真正开始跨越地区与时间限制的大规模音乐分享始于网络开始流行的年份。BBS在那阵成了主要的交流平台。如今仍在坚持的诸多BBS(例如:花边下,极品音乐论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交流方式是多么的必要与深入人心。在网络硬盘还没有爆发出现的时候,音乐获得的主要方式来自两个下载软件——emule与soulseek和隐藏在无边网络海洋的各式FTP。也就是说,BBS起到了扩大音乐视野交流音乐体验的作用,而具体获得的方式还是与BBS作了严格的分离了的。
显然,这时的音乐分享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由于emule和soulseek的下载速度并不如人意,而且越是稀有的音乐资源下载速度就越慢,很多时候只能空看着BBS上别人的介绍而无从找起,顶多也就一两首试听曲可以聊以慰藉。另外,许多BBS采取了会员制,只有在线达到一定时间或者发帖数量达到一定标准后才可以看到某些精华的帖子并参与讨论。虽然这种做法保证了论坛的质量,但是很显然在人人参与这一方面打了折扣,新手很难进入更深层次的音乐发掘与讨论之中。
这时候,博客这种创新的交流模式开始悄悄地进入中国。由于它的免费性,自主性,且其门槛较低,大量与音乐有关的博客开始出现。这时候的音乐博客主要以私人听音感受为主,并没形成如现在专门的博客来提供最新或者某一风格的音乐的系统介绍之模式。和最初的BBS一样,这时的音乐博客差不多也都是只附上一两首试听曲。但是,由于没有像传统BBS那样有各种权限限制,在交流共享的方式方面博客显然是更胜一筹。而且由于博客几乎都是固定的人来更新,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风格的统一化。如果你对某个博客介绍的东西很感兴趣,那么就有很大的的可能性使得你继续关注下去。
后来,网络硬盘开始出现。印象中最先大规模流行的是Mofile的硬盘,虽然免费用户的存储空间很小(一开始只有64MB),但是聊胜于无。一些论坛的帖子后纷纷开始附上专辑的提取码。登峰造极的是花边下,曾有好长一段时间,全站除了少数自己提供的FTP下载外,其余几乎都是Mofile下载。一时间,Mofile提取码成了诸多网友用来获得权限的筹码。紧接着,其他各种更快更大空间的网络硬盘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网友们的选择开始多元化。毕竟Mofile硬盘有着种种不足,诸如空间小,速度慢,不稳定,会删档等等,Mofile一统天下的日子很快的结束了。(虽然Mofile侧重视频分享,但是现在看来,不仅在视频方面做得不如土豆优酷,就连曾经创新领头的网络硬盘这一方面也拱手让人。早知如此还不如只侧重某一方面来得好。这是题外话,不表)。国内外各种网络硬盘,诸如mediafireLive ShareRapidShareSendSpace新浪共享资料直至最近颇为流行的Fs2you网盘等等,一时成为乐迷传播共享音乐资料的新方式。
除去传统BBS开始采用这些硬盘外,一些博客也开始利用它们分享最新或者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一些基于博客的专门的音乐下载分享网站开始大量涌现。与BBS和专业的音乐介绍网站相比,这些新兴的音乐下载博客显然有着更多的优势。其一,交流更加方便。除了附设的留言板之外,很多博客都在豆瓣建立相关的小组。豆瓣小组的干净与无门槛使得很多人乐意在上面与博主进行交流。其二,风格的统一。由于这些博客差不多都是由固定的少数几人来进行维护更新,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音乐博客。看看上面的文字,并能在第一时间听到博主与你分享的各种最新音乐,何乐而不为?
以下是我推荐的一些专门的音乐下载博客(其他的纯介绍性的博客与网站化的博客,诸如唱片箱逆音indiechina等等不再此范围内。其实这些网站博客也是很好的音乐资讯来源。)

4 Music

音乐类型较多,更新很迅速。除了一些最新的专辑外,博主们还常常发一些经典艺术家的全辑。

From Summer... 独立音乐...Indie:

这个去年开办的博客因其专一性(几乎都是indie)与迅速性很快的获得了一大众听友的支持。在这里你可以下到很多少见另类的独立音乐,对于扩大自己的听音范围很有帮助。小八卦一个:主创之一的乌鸦同学很喜欢用“恶呵呵”这个词来表达对某一专辑的喜爱。

IDM:

顾名思义,乃一电子音乐下载博客。当然也不会全是理智舞曲,其他的电子类型也多有涉及。遗憾就是更新较慢。

MIUKID:

多人维护,风格类型多样。更新速度较快。

蘑菇镇:

博主是一小姑娘,推荐的音乐类型以轻松甜蜜的indie-pop和folk为主,也会有其他类型的音乐。好玩的是小姑娘说话的风格,很爽快,很直,因此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这从其豆瓣小组的上千豆子可见一斑。近来更新速度放慢,据博主自己说其重心逐渐转移到乐鼠无牙(一音乐介绍网站,有单曲试听,没有专辑下载,故不专门推荐)上去了。

大口兜公园:

博主原是MIUKID众博主之一,后退出自己建立了个人博客网站。除了欧美音乐外,也会有华语和日韩音乐。

殇花怒放音乐站:

除了音乐下载外,也会有音乐资讯等等。更新速度较快。

水手:

这个就老牌了。有一众博主共同参与,因此更新很快。因为其详尽的音乐介绍和提供多网盘下载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海海CD:

音乐风格多元,并不限于摇滚独立另类。

豆瓣:Postrock后摇聆听小组:

这本来是一个豆瓣小组,专营后摇讨论。不时的也会有专辑下载放出。常常关注绝对会有好收获。

::Trix's BloG:: Free Music Overflow!:

很有些好东西。值得关注。

私人音乐杂志:

音乐选得较为小众,不过并不影响整体博客的人气。

::Trembling Blue Stars:::

并不限于音乐,也会有电影与文字。整体风格显得很文艺。如果你实在受不了这些感性的东西,只关注音乐好了。

大体就介绍这么多了。当然也会有其他好的博客未被收录。但是多转转自会有更多的收获,因为这些博客彼此是有友情链接的。
介绍这么多博客,难道要不时的打开瞧瞧?这时候阅读器就派上用场了,使用诸如google reader,鲜果抓虾或者有道这些阅读器来订阅这些博客的RSS,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更新的内容,也免去了打开多个网页的烦恼。
PS:如果你在使用google reader和firefox,并且和我一样是多标签页多网页厌恶者,向你推荐一个firefox下的扩展:Better Greader.因为有些博客的RSS输出内容并不完全,这是需要新打开一个页面来查看完整内容。这个扩展可以让你在Greader这一个页面查看所有内容,并且还有更换GREADER皮肤的功能。下载地址(纳米盘): (感谢小众软件!)
说了这么多的好话,并不代表这种新兴的音乐分享模式就没有不足之处。一是相对于专业的音乐网站,博客的主观性更浓。一味的跟着某个博客走不利于培养自己的听音风格。相信我,音乐绝对是私人化的东西。自己的耳朵才是最至高无上的判断器。不要过分相信别人的推荐和意见。二是网络硬盘市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后,现在渐渐进入了追求利润时期。不删档速度快无限制的网盘是越来越少,这就造成很多博客的分享模式会受到影响。前一段时间的新浪网盘的新举措(开始设定保存期限,不接受音乐文件)让很多博客都受到了影响。以至于现在大家都不得不依赖FS2YOU,即使这个网站会要求你安装一个软件,而这是很多人深恶痛绝的。三是这种模式过于分散化,不利于引发更大的影响。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专门从事音乐分享与下载的博客BSP,将这些分散的博客都集中起来(其实BLOGBUS因为其简洁性已经吸引了一大众听友在上面建立音乐博客,只是做的还远远不够),提供上载空间。当然为了防止盗链,可以采用专用软件下载的方式,这比现今各个网盘所推出的自己的专用下载器总要方便一些(一个就够了)。当然,仅仅是做这一方面的内容肯定做不出什么成绩,可以效仿LastFM或者豆瓣音乐,提供试听或者音乐收藏功能,再根据获得的数据推荐用户喜欢的音乐与博客。这样,从获知——试听——收藏到下载各个环节可在一个网站上实现,并且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更可以加入一些SNS的功能,这样,WEB2.0下的音乐分享可能会更方便与快捷。

2008年2月8日星期五

为了那并不廉价的感动

从学校离开的前一天,窝在屋子里看了躺在硬盘业已很久的《曾经》。武汉今年的天气很是反常,大雪连续下了一个多星期。我天性比较懒,碰上这样糟糕的天气更是想整日呆在被窝里不出来。然而这样的状态看这部片子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不是我不想矫情,实在是没那个能力写一些故作姿态的文字了。当然,没心情是最主要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看到那些故作小资,故作文艺的举止就觉得空泛乏陈,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没劲。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现在能打动我的电影,书和音乐是越发的少了。想当年看猜火车,莉莉周那阵是多么的敏感,稍微一个空洞的眼神就会让我的心被瞬间击中。现在只会觉得那是陈词滥调不堪一提。
一个人的日子越发的多了起来,浆糊一般的脑子总会想东想西。精神支柱的逐渐腐蚀会让一个人慢慢的痛苦直至麻木。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每次看到类似的字眼时总是会飞也似的逃开。我得承认自己的懦弱与勇气的缺乏,不能去面对任何可能让我丧失目前假装快乐的事实。长期逃避的后果就是变得更加的极端,对所谓文艺,独立,青春等等诸如此类的字眼开始厌恶起来。
Once
好了说说这部名叫《once》的电影。封面照绝对是文艺片的类型,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没兴趣看的原因。其实这部片子在豆瓣还没有开始红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没想到会红的这么厉害——当然是指在豆瓣这个社区。故事情节很是简单,音乐占据了一大部分时间。我就那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边听边看下去。当guy最后在机场通道极速的飞奔眼角,似乎挂着泪——他刚为自己不可能得到的爱划上了一个句号——的时候,我心不在焉的状态终于有所改变,一瞬间之前被我视作有点小做作的叙事手法伴随着guy和girl一起的种种在脑袋里开始发酵,而电影也嘎然而止。如果没有那个镜头,我可能只会给它打三星,但是guy那似有似无的眼泪却在最后将我击中。之前若有若无的离散的影像碎片在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里奇妙的拼凑了起来。我知道,漫不经心正是这部片子所期望的观影状态。在你以为事实不过如此的时候,你心里的那一块最柔软的地方却已开始慢慢湿润,直至某一瞬间突然涌入全身,你所带有的偏见也突然消失不见。对我而言,那一瞬间,正是guy那似有似无的眼泪一闪而过的时刻。
我也下了原声来听,并不能获得看电影后所期望的惊喜。仅从音乐角度来讲,这并不是一张出彩的专辑。随处可见的Damien Rice情节泛滥的蔓延,况且还没有大米唱的深情与绝望。一点folk加一点小英伦实在不应该是这部以音乐为主打的片子所应该拥有的标签。所以,这部电影是部好电影,但并不是好在故事的精彩,也不是好在原声的动听(虽然很多人这么说),而是好在某一瞬间获得的幡然醒悟似的感动。现今人人都可以随口说感动的时候,我并不羞于用这个本是质朴的词来形容我获得的一切感受,因为,在感动变得相当廉价的日子里,这份感动,并不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