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8日星期六
极端哲学的悲剧
最近读完杰克伦敦的"海狼",感触颇多.
海狼的形象,在西方文学中,即典型又有独特之处。他强壮冷酷而又博学多才,此类人物并不鲜见,但像他那般奉弱肉强食为绝对真理,不讲丝毫道德,不动丝毫感情,倒稍显异类。
海狼喜欢和亨普莱探讨人生的意义,在他的哲学世界里,活着就是为了能使自己更加强大。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动用一切手段,从弱小者中夺取任何东西。正如酵母那般,不断地吞噬其他的小酵母,来发展壮大自己。他说,人在世上,不是吞噬别人,就是被别人吞噬。至于人生其他方面,除了为目的服务外,都是可笑的,拿来自我蒙骗的罢了。他否认人性中美好永生的存在,并毫不留情的指出这些利他主义都是虚伪的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一旦物质基础不存在,求生的本能会逼着人做出最原始也是最野蛮的决定。他的一切行为,不过是抛开那些虚伪的面纱,赤裸裸的活着而已。
书中对海狼性格形成的原因没有做太深入的阐述,仅仅由他自己提了一下小时候恶劣的生存环境,暗示着对成人性格形成的影响。尽管如此,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对海浪并非一味的持否定态度.他欣赏海浪喷薄的生命力和对待逆境时勇于挑战的精神.亨普莱描述海狼的外貌特征时,用了"结实,雄壮充满力量而又绝非粗鲁"这样的形容词,而这样的男性躯体正是勃发生命力的完美体现.此外,海狼对现实环境的清醒认识也是作者力图展现的,就社会的某些方面来说,确如海狼所言,不是我吃你,便是你吃我,书生意气在现实中只会让人觉得迂腐可笑.海狼甚至将未改变前的亨普莱称为不会行走的人.这种接近残忍的深刻与直白,深深的刺激了长期养尊处优一心只埋在书堆里的亨普莱,加上船上恶劣的生存环境,身为作家的亨普莱的人生观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竟来自被他称作是"原始","没有任何现代文明凋琢"的一位船长.他不再是那个认为一切生命都是崇高的亨普莱"太太",也不再相信人世间有普遍的道德观和一切向善的原动力.现实是,有屈辱苟活如厨子一般卑微的生命,也有充满野蛮,冷酷,原始杀戮,如捕猎猎人间般的现实社会,在这里讲求道德和善良只会让你的小命毫无意义的丢掉.这时候,你得设法使自己强壮起来,有足够的能量去对抗一切,否则你的下场就是被他人吞噬.所以,当最后亨普莱和女作家凭己之力修好了"魔鬼号"时,就标志了两个文弱的书虫完成了生命最残酷的洗礼.他们不再是只会在书本与文字里风花雪月的少爷和小姐,而是踏踏实实站在现实世界里的human beings.
但是,可悲的一点在于,海浪将这种现实哲学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只有一种哲学观的人必定是一个极端的人,海狼不允许其他哲学观的出现导致他走向了极端,终于无法返回.可以认为,他莫名的头疼恰恰暗示了内心中被自己深深隐藏的多样哲学观与极端现实哲学的激烈较量.只可惜,后者的力量过于强大,海狼因此可悲的陷入固步自封的状态.他认为亲情与爱情都是人生的束缚,应坚决摒除;他残忍的殴打不听话的水手;猫拿耗子般的玩弄逃跑的约翰生与李区,最后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海里淹没;拿怯懦受伤的厨子当出气筒,对之施以水刑,导致其右脚被鲨鱼咬掉......哪怕是在弥留之际,也要想办法耍心机除掉亨普莱.种种残暴的行为仿佛都只为了证明他的强大,进而显示其现实哲学的成功.另一方面,他却广泛阅读各种哲学,科学,文学着作,读起诗篇来亦是那么的感情充沛,甚至愿意与瞧不起的文弱书生大谈特谈人生.可是,读书明理这个概念在他身上完全失效,仿佛他所做的这些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在头脑方面并不输于只会纸上谈兵的太太先生们.他的哲学观不仅没有呈多样化,可怕的是,他是那样信服自己,以至于反过来亨普莱和女作家反倒因为他有了巨大的改变.可事实是,他并不是超人,他引以为豪的人生经验并不能确保他在任何时候都是强者.头疼不时强烈地发作,手下的背叛更是雪上加霜.以至于最后,因为头疼双眼失明,自己孤身一人,随着破败的"魔鬼号"凄惨地飘流到了小岛上.尽管其顽强的生命力让他坚持活上了好几周,并且差一点杀死了亨普莱,最终的归宿还是"尸体抛入海里",即所谓的"海葬",正如当初他对待死去的大副那般,没有在世上留下任何痕迹.以往的雄心,残酷,杀戮,伴随着尸体的下沉,也都消失殆尽.可以说,他这样悲剧性的毁灭其实是早已注定的,一个人人憎恨,不曾也不屑拥有一个知己,时时将战斗,欺凌之箭绷在弦上的"野兽",能有什么好的结局呢?我揣测,他在生命行将结束的那一刻,恐怕也没有对这种悲剧造成的原因有大彻大悟般的认识.他的唉叹(如果有的话),只多限于自己这个曾经的大酵母的衰败,从而毫不后悔地被更大的酵母吃掉.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完整的死去,是幸运吗?是不幸吗?
杰克.伦敦自幼生活困苦,经历了种种磨难,才得以功成名就.他做过牡蛎贩子,码头搬运工,海豹猎人,这些经历为他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否则,我也不会在一本书中看到那么多有血有肉的陌生人面孔.海狼的身上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如痛斥唯心主义的虚伪,置生死于世外的反抗是作者信奉教义的体现,但是杰克.伦敦又毫不留情的暗示了,一旦将这些教义无限度的夸大,以至于替代整个人生观哲学观,毁灭,也是不可避免的.万万不可与生活玩极端,否则,生活会以更极端的方式回报与你.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好高深,等有空了找来读读~
回复删除工作了发现自己比上学时浮躁多了,无法静下心来看书。。。悲~
真是好文。我要在豆瓣上推荐 :)
回复删除